
熊正賢,1980 年10 月生,湖南武岡市人,博士(後),教授,碩士生導師,博士後合作導師,現任長江師範學院财經學院院長,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,重慶英才·青年拔尖人才,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,重慶市青年骨幹教師,重慶涪陵區科技拔尖人才,重慶市涪陵區政協委員。近年來,主要從事西南地區、武陵山區以及烏江流域地區的民族經濟、文化經濟研究。近5 年來,主持完成國家
社科基金項目2 項,主持完成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、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、重慶
市教委科技重點項目等7 項,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項目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、教育部項目、國家民委項目、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、重慶市教委項目等10 項。發表學術論文60 餘篇,其中在《改革》、《經濟體制改革》等CSSCI 期刊
雜志上發表20 餘篇,成果被《新華文摘》全文轉載1 篇,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
載2 篇,國研網全文轉載4 篇。出版專著6 部,成果獲省部級三等獎2 次,獲地
廳級一等獎2次,資政報告被重慶市主要領導批示多次,現任重慶市文化與旅遊協會副會長、湖南省西部綜合開發研究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、重慶市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等多個學術兼職。
1. 主持的主要科研課題
[1] 國家社科基金《西部地區民族文化資源開發與文化産業發展研究》,(結項證書号:****0744,結題)。
[2] 國家社科基金《雲貴川特色小鎮同質化問題調查與差異化策略研究》,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(結項證書号:****4669,結題)。
[3] 國家民委規劃項目《工匠精神”視域下武陵山區民族傳統手工技藝傳承創新研究》,(項目編号:2020—GMC—047,在研)
[4] 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《連片特困地區特色文化産業扶貧問題研究》,中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,(項目編号:2015M582485,結題)。
[5] 重慶市教委科技重點項目《武陵山區地理》,(編号:KJ1****2029,結題)。[6]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規劃項目《武陵山區特色村寨建設的實踐路徑研
究》,(編号:16SKGH183,結題)。
[7] 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《武陵山區村落複興與文化記憶重構研究》,(編号: ****8252,結題)
[8] 重慶涪陵區政府重大委托項目《涪陵文化與經濟地理研究》,(結題 2017.6-2019.6。),
2. 代表性論文
[1] 熊正賢,西部地區文化産業發展的特定範式與動力找尋,改革(CSSCI),2013年第6 期。
[2] 熊正賢,西部地區文化資源的分布特征、利用原則與開發秩序研究,西南民族大學學報(CSSCI),2013 年第7 期。
[3] 熊正賢,西部文化産業發展的區域競合問題研究:博弈論視角,經濟體制改革(CSSCI),2013 年第11 期。
[4] 熊正賢,吳黎圍,國外經驗與我國西部文化産業發展模式選擇,貴州民族研究(CSSCI),2014 年第4 期。
[5] 熊正賢,吳黎圍,烏江流域文化産業協同創新發展研究,貴州民族研究(CSSCI), 2014 年第9 期。
[6] 熊正賢,西南民族地區農民生計方式的變遷與演進——基于烏江流域穿青人的視角,雲南民族大學學報(CSSCI),2016 年第9 期。
[7] 熊正賢,特色文化産業扶貧的特征分析與績效問題研究——以武陵山區為例,雲南民族大學學報(CSSCI),2017 年第7 期,(《新華文摘》全文轉載,《人大複印資料》全文轉載)。
[8] 熊正賢,農民生計轉型與土地意識嬗變——來自貴州穿青人地區的調查,中南民族大學學報(CSSCI),2018 年第3 期。
[9] 熊正賢,富民、減貧與擠出:武陵地區18 個鄉村旅遊樣本的調查研究,雲南民族大學學報(CSSCI),2018 年第9 期。
[10] 熊正賢,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小鎮的空間重構與鎮村聯動——以貴州朱砂古